加快推动我国制造业服务化

加快推动我国制造业服务化

制造业服务化是制造企业从满足客户需求、实现价值增值、提升企业竞争力等动因出发,由提供产品为中心向提供服务为中心转变的一种动态过程。制造业服务化是制造企业的战略转型和服务创新,它使企业的收入来源从有形的产品拓展到无形的服务,它延伸了制造业的价值链,促进了工业经济向服务经济的过渡。我国制造业长期处于国际价值链的中低端,亟须完善相关政策,加快服务化进程,为建设“制造强国”奠定坚实基础。

635653768398001843300

一、对现阶段推动制造业服务化的几点认识

制造业服务化是引领我国制造业升级的重要途径。发达国家制造业服务化的实践始于上世纪60、70年代,进入90年代以来,随着生产过程自动化、智能化程度的提高以及大型装备复杂化程度的加深,制造环节在整个价值链中的比重日趋下降,产品的研发设计、交付、安装、维护和服务等各环节需求及所占价值愈加提升。相关资料表明,在发达的制造业市场上,产品生产所创造的价值仅占总价值的1/3左右,而基于产品的服务所创造的价值占到了2/3。我国制造业结构中一般加工制造业占较大比重,只有将中国创造和中国服务融入中国制造,向价值链“微笑曲线”两端延伸,才能实现中国制造的高端转型。

U4375P2T1D4935731F13DT20101202161857

产业微笑曲线

高度重视“互联网+”为制造业服务化发展带来的机遇。当前,在以互联网与制造业深度融合为代表的新工业革命推动下,全球制造业服务化进入加速发展新阶段。服务形态进一步创新,涌现出众包设计、网络协同研发、基于工业云的供应链管理、工业互联网等新型服务模式和服务业态。服务价值进一步倍增,比如巴西的戈尔航空公司利用GE提供的工业互联网远程管理平台跟踪和分析飞行路线和油耗,预计未来5年将节约成本9000万美元。服务主体更加多元化,众多中小企业凭借云计算、云服务平台开展面向客户需求的定制化服务,大幅提升了市场竞争力。基于互联网的制造和服务模式创新也造就出耐克、小米等一批无工厂化生产者,并重塑制造业竞争格局。

13660738275978

制造业服务化

  从国家战略层面推动制造业服务创新。从经济绩效上讲,服务创新的价值往往不亚于技术创新,有时甚至高过技术创新。芬兰早在2005年就先后部署创新制造(SISU2010)、创新服务(Serve)、创新运营模式(Concept of Operations)等三项工作计划,并设立了每年一度的制造服务企业日。欧盟将发展“高附加值的欧洲制造”和“知识为基础的工厂”放在制造业创新的突出位置,并通过FP5—FP7等研究计划加以落实。日本重点完善制造业服务化发展环境,完善基础设施和相应的行业标准,制定了25种与企业相关的认证体系,以促进市场的规范化发展。

二、当前推动制造业服务化的重要着力点

W020130712648193843096

制造业服务化过程

把推动创新放在制造业服务化的核心位置

基于复杂产品系统的创新和管理创新、服务模式创新、商业模式创新是制造业服务化的重要源泉。在这一过程中,不可避免会涉及创新要素的投入,需要整合、汇集相应的知识、技术、信息和人才方面的资源,也需要一些创新服务的载体比如创新服务中心和平台的支持,政府应在创新要素投入、资源整合、营造创新环境方面给予大力支持。

把融合发展作为制造业服务化的重要突破口。一是促进两化深度融合,发展数字化设计、网络协同研发、现代化供应链管理、个性化定制、在线检测、远程诊断和维护等基于互联网和信息技术的服务功能创新。二是促进制造企业与生产性服务企业的资源整合和业务融合,通过深度合作,使制造企业能够进一步涉足设计、制造、运维、营销、培训等全产业链业务,实现从制造企业向制造服务企业的战略转型。

20110119235515372

产品远程故障诊断系统

发挥重点行业领域的示范引领作用

结合不同行业和领域的产品特征,大力推广应用不同的典型制造业服务模式。引导装备企业以服务产品全生命周期为目标,做好技术支持、故障诊断、检测、维护、保养等产业链延伸服务;鼓励汽车企业依托无线通信技术和卫星定位系统开展远程诊断、安全援助、定位导航等安全信息服务;支持节能环保企业开展系统设计、成套设备、工程实施、维护管理等环保总集成、总承包服务,发展合同能源管理等新型服务模式。鼓励企业开展面向客户需求的个性化产品定制、零部件定制服务;开展融资租赁、消费信贷、仓储物流、电子商务等便利交易过程的服务;不断提高制造企业产品设计、技术开发、信息服务等投入的比重,提高产品竞争力和附加值。

强化制造企业核心能力建设。

我国制造业服务化转型滞缓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企业核心能力的不足,在转型所需的技术、人才以及运营管理经验方面都远远不够。一要加强企业技术和专利建设,提高面向服务的技术开发能力;二要加强创新型人才队伍建设,培养具有制造业背景又能针对客户需求开展服务和商业模式创新的高端复合型人才;三要加强企业运营管理体系建设,为企业服务创新在投入产出、风险控制、运营管理等方面提供支持。

  三、相关政策建议

进一步放宽市场准入

打通现有条块分割的管理体制,放宽制造企业开展服务业务和涉足生产性服务领域的准入门槛,减少不必要的前置审批和资质认定条件,促进制造业与服务业融合发展。支持装备企业取得工程和设备总承包资质,积极拓展总集成总承包服务;支持制造企业开展融资租赁和消费信贷业务,涉足金融服务领域;支持汽车企业开展车载信息服务,获得互联网信息服务相关资质。

完善制造业服务化的财税政策。

设立制造业服务化专项资金,重点用于支持制造企业服务创新的研发投入,对制造业服务化功能区、公共服务平台等载体建设给予支持。政府采购大力支持服务型制造发展。进一步扩大营业税改征增值税的覆盖范围,鼓励制造企业加大服务创新相关投入。在高新技术企业认定和相关税收优惠政策中,进一步加大对技术研发、工业设计、检测认证、节能环保等科技型、创新型制造服务企业的支持。

pic1

财税政策

强化制造业服务化的金融支持。

引导金融机构创新金融信贷产品和服务,为制造企业服务化转型提供有效的金融支持。支持有条件的制造企业通过债券融资、股权融资、项目融资等多种形式,通过并购重组等多种资本运作方式,获得服务化转型所需的资金支持。

rdn_50e8faf405b1b

金融支持

加强公共服务平台建设

聚焦重点产业基地和园区建设一批制造业服务化示范功能区和公共服务平台,整合汇聚科技和服务资源,为园区内制造企业开展服务创新提供支撑。特别是面向广大中小企业产业集群,推动建设一批集基础研发、工业设计、试验检测、计量认证等于一体的综合性公共服务平台和服务功能区,从投入和产出两个方面推动制造业服务化转型。

健全制造业服务化标准体系

加强基于服务质量的制造业服务标准化管理。推动工业互联网、车载信息服务、制造业物流等制造服务标准的制(修)订。加强标准的运用,完善相关标准认证认可体系,促进制造业服务化市场健康规范发展。

来源: 中国经济时报 作者: 李燕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